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查看: 54|回复: 0

【智慧妙语】199_修行综合-学佛理念 ☆专题畅听

[复制链接]

2万

主题

2万

帖子

8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80989
发表于 2024-3-11 05:29:3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妙言辞 于 2024-3-11 09:45 编辑

 妙语专题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返回目录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上一篇:  下一篇: 

一表通

故事•视文

故事•文音

【智慧妙语】199_修行综合-学佛理念

【修行综合-学佛理念】


[点击标题可直达]


●1188» 一偈得道

●1189» 摩诃男的忧虑

●1190» 学佛人的八个“不”字

●1191» 学佛的十个“远离”

●1192» 人生八大经典理念

●1193» 圆发菩提心的五要素

●1194» 学佛改运的几件平常事

●1195» 人生的幽默


:标题点击仅适合手机版

☟【修行综合-学佛理念】


.


一偈得道

——白话讲座视频

佛经上讲“从闻思修,入三摩地”,养心不在于教法的多少、教的好坏,而是要让众生能思惟其义,觉照自心,慢慢的要经常有智慧,才能转识成智,才能利益众生。

昔日,佛陀在舍卫国讲经说法时,有一年长比丘,名叫‘般特’,因禀性愚钝,所以慈悲的佛陀请门下五百位已证得罗汉果位的弟子轮流教导他,但是三年下来,他连一首偈子也记不起来。渐渐地,般特比丘愚笨的消息传遍了全国,被大家当作茶余饭后的话题。

佛陀知道后,心生慈悯,对般特比丘说:‘今日我亲自教导你一首偈子,你当牢记心底,时时专心诵持,作为你用功的方法之门。这首偈子就是“守口摄意身莫犯,如是行者得度世。”’般特比丘听了之后心领神会,立刻欢喜地诵持这三年来他唯一能记住的偈子。世尊又谆谆告诫他:‘你年纪这么大了,才记得这首一般人早已耳熟能详的偈子,实在不足为奇,所以你一定要了解它的含意,才能用得上功。’于是佛陀为般特比丘开示偈子的意义,说明身口意最常造作的过失,并且叮咛他要时时保持觉性,观照心念的生灭。众生于三界内流转生死,不管是升天享福、或深陷地狱、或悟道解脱,皆是由这念因心所生。只要能清净身、口、意三业,自然能证得涅槃解脱。

接着,佛陀又说了无量妙法,般特比丘听了之后,心开意解,当下证得罗汉圣位。

当时城中有一间精舍,住着五百位比丘尼,佛陀为了教化她们,每日都安排一位弟子前去讲经说法。一天,比丘尼们听说隔日要来为她们说法的人竟是般特比丘,都觉得非常好笑,于是想出一个办法要来捉弄他,就是故意将他唯一会念的偈子倒着念,让他感到惭愧而不敢说法。

隔天,般特比丘到来精舍,五百位比丘尼虽然仍像以前一样出来迎接,但在顶礼问讯时却相视窃笑,等着看般特比丘出糗的窘相。应供完毕,般特比丘一上法座,便惭愧地说:‘自己资质愚钝,薄德才劣,所学不多,只能粗解一首偈子的含意,今天就为大众讲解这首偈子……’这时,有些年轻比丘尼正想开口捉弄他,却怎么也发不出声音,才惊恐地发现自己可能冒犯了圣者,于是立刻惭愧忏悔、礼拜悔过。

般特比丘依照佛陀所说的道理,一一向她们开解,五百比丘尼摄心聆听般特比丘的开示后,满心欢喜,当下即证得罗汉果位。

一日,波斯匿王请佛陀及众僧至王宫应供,佛陀见调伏大众慢心的时机已经成熟,于是特别将钵交给般特比丘,让他紧随自己的身后而行。然而,到了皇宫门口,守卫一看到般特比丘,立刻箭步上前拦阻说:‘身为一位法师,你连一首偈子也说不出来,你还好意思进去接受国王的供养吗?我这个俗人,都能随口说出几首偈子,而你是法师,竟然这么没有智慧,供养你也不会有什么功德!’于是把般特比丘独自留在门外。

佛陀入殿升座净手后,般特比丘突然想到佛陀的钵还在自己手上,心念一动,手臂一伸,便以神通力将钵送至佛陀的面前。在场所有人只见虚空突然现出一只手,而不见任何身影,惊讶万分地问佛陀:‘这是何人的手臂?’佛陀说:‘是般特比丘的手臂。他最近已成道证果,因今日入宫,被守卫挡在门外,所以才以神通为我送钵来。’

波斯匿王问佛:‘听说般特比丘一向资质愚钝,是什么因缘使他才听闻一首偈子,就能得道?’佛陀开示与会四众弟子:‘成道的因缘,不在所学的教理多寡,而是在受用行持上。般特比丘虽然只懂得一首偈子,但是他一心虔敬受持,自然能够心领神会,当下身口意三业清净如雨后天霁。反观世人学佛,虽强记多闻,却不能时时观照思惟,在行住坐卧中精进落实,只不过将佛法当成世间知识学习,所以无法受用。’于是佛陀为大众说了一首偈语:

‘虽诵千章,句义不正,不如一要,闻可灭恶。

虽诵千言,不义何益,不如一义,闻行可度。

虽多诵经,不解何益,解一法句,行可得道。’

佛陀说完偈语后,在场的三百位比丘心开意解,当下证得阿罗汉果,而国王、大臣、夫人、太子们,莫不欢喜奉行。

师父语:

学佛人要拥有正确的知见观念,是开启智慧和幸福的钥匙。

通过故事让你们知道,要活学活用。学习是为了使用,不是为了库存。今天学习什么,都是要把它用到现实生活中来。六波罗蜜就是六种最好的、能够超出六道进入四圣道的最好的方法之门。


摩诃男的忧虑

——白话讲座视频

下面跟大家讲一个故事,佛陀有一次,回故乡迦毗罗卫城游化的时候,就是度化众生,暂时住在城南的尼拘律树园中,佛陀住在那里,佛陀的堂弟摩诃男居士,他就在这一天来礼见佛陀,礼见佛陀就是看见佛陀行礼,然后见佛陀,他对佛陀说,世尊,现在我们迦毗罗卫城这个地方,物产丰富,人口众多而繁华,我每天在这里进进出出,身旁常有狂奔的象,马,还有横冲直撞的人,那些车从你身边擦身而过,我常在想,不知哪一天,就会被这些狂奔的动物或者车撞死,而死前又仓惶地忘失了念佛陀,念正法,念僧伽,所以我担心,像这样的死法,我不知道下一辈子会沦落到哪一道,会出生到什么地方,佛陀就跟他讲了,摩诃男,你不必害怕,你死后会出生到好的地方,你不会沦落到三恶道去,也不会有不好的报应,这就像一棵大树,从幼苗的时候它如果就倾向东方生长,继续长大的时候,还是一直朝着东方倾斜地生长,那么如果是有人一斧子砍断了这棵树,那么这棵树,你觉得它会朝哪个方向倒下呢,世尊,那当然是朝东方倒下喽,摩诃男,你也一样,就像有人将装满酥油的瓶子,丢进深水池里,瓶子当然会沉入水底,但那瓶中的酥油终究会浮出水面一样,摩诃男,你长久以来,念佛陀,念正法,念僧伽,死后你即使身体被火化了,或者你的身体被弃之于坟场,任由乌鸦,鹰鹫,野狗,土狼的啃食,风吹日晒雨淋,久而久之你的身体可能就化为灰尘了,但心灵因为你是经过长期的熏陶,所建立起坚固的信仰,和你的戒行,闻思,布施,智慧,它就会引领你的心识升华,向于安乐美好之处飞去,对于结果我们不要去执著,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到佛法的真谛。

佛陀就是告诉我们,要懂得现象,那就是一个现象,我们要明白宇宙它是一个整体,这个宇宙它是非常地丰富的,它蕴含着无量的生机,我们人今天肉身终究会坏,但是我们心灵的境界不会坏,我们从小做好人做好事,我们最后一定到好的地方去,就像一棵树一样,你从小往东面长,即使倒下了它也是往东面倒,我们修行就是要严格地,把自己的菩提心给修出来,就是要把自己,阿摩罗识的第九意识的佛性给找到,契合于我们八识田中的各个心念,这样你才能和佛合一,这样的话你才能拥有菩萨的智慧,永远不离开菩萨的佛道,希望大家从这个故事当中就应该明白,我们人只要用心,只要好好地努力,一定会有超出的一天,佛不远人,而人远佛,佛没有离开我们,只是我们人去离开了佛,佛菩萨天天让我们即心即佛,你的心像佛,佛就在你心上,你做的行为像佛,佛就在你的身上,你的语言像佛,佛就在你的口中,因为我们人迷失了自性,迷失了方向,而自己不知道,而人就是远佛了,所以很多人就找不到佛,学佛要见性,你不见性者,你不会相信佛陀,若见性者,视之为佛,所以当我们理解佛法,我们认识了佛法之后,我们才能信入,我们才能走出人间的红尘,进入佛陀的无上正等正觉之道。


学佛人的八个“不”字

——20180519 新加坡

学佛人要理解人间的八个“不”字,一定会看破放下。

第一、不贡高我慢。这个世界天外有天,淡泊明志,宁静致远。当别人把你当圣人的时候,你自己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圣人;当别人不把你当成圣人的时候,你自己一定要把自己当成圣人。记住,地位是有时间的,钱财是身外的,身体是自己的,智慧是长久的。名誉和学历代表你曾经拥有过,而智力代表你正在拥有中。

第二,不要随便地去承诺,言而有信。种下你的行为,就会收获到习惯;种下习惯,就会收获到你的性格;种下你的性格,就会收获到命运。一个人的习惯造就了一个人的命运。

第三,不轻易求人。把自己当成别人,你会减少痛苦,理解包容;把别人当成自己,你会同情不幸,柔性人生;把别人当成别人,你会尊重别人,不伤害他人;把自己当成自己,你会珍惜自己,珍惜生活。能够认识别人,那是一种智慧;能够被别人认识,那是一种幸福;能够认识自己的人,那是圣者贤人。

第四,不要难为自己。人本是人,不要刻意地去做人;世界本是世界,不必精心地去处世,因为这样你会很累。人一生有三种境界: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,人之初的时候就是真实的显化;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,那是人到中年,觉得这个世界一切都是虚假飘渺的;当你回归自然、返本归元的时候,看山还是山,看水还是水。

第五,不要随便说话,言多必失,沉默是金。记住了,倾听别人讲话,那是一种智慧,那是一种修养、一种尊重、一种心灵的沟通。平静,那是一种心态,一种成熟。

第六,不要不尊重别人。播撒慈爱,收获幸福。尊重是一种心情,尊重会使你拥有力量。当你学会尊重别人的同时,你会得到别人对你的尊重,再养心、再努力之后,你就会超越自我。

第七,不辜负今生为人。尊重人,那是一种崇高;理解人,那是一种豁达;原谅别人,那是一种美德;帮助别人,那是一种快乐。月圆是诗,月缺是花;昂首是春,俯首是秋。

第八,不要欺负弱者。同情弱者是人的一种品德,一种境界,一种心理健康,心理健康才能拥有智慧。师父告诉你们,人有一分气量,就多一分气质;人多一分气质,就多一分人缘;人多一分人缘,便多一分功德。积善成德,善德成信,善信成圣,慈悲成佛。


学佛的十个“远离”

——20180616 澳大利亚布里斯本

要想身心安宁,佛经上讲要远离十种事情:

第一,远离豪势。豪,就是非常有钱、有势力的,要远离。

第二,远离邪人邪法。也就是说这个人什么都敢做,什么邪的事情都敢想,要远离他们。

第三,远离凶险嬉戏。凶险嬉戏是什么呢?就是说在不好的夜总会,比方说喝酒啊、开心啊、乱伦啊,做那些不好的事情,等等。

第四,远离旃陀罗。旃陀罗是印度那个地方叫杀者、执恶者,就是专门杀动物的屠夫,还有非常暴力的人,非常凶恶的人,你跟他一讲话,他就凶得不得了的人。你要远离他。

第五,远离二乘众。二乘众是什么呢?实际上简单的讲,就是还没有开悟的人,因为妨修大乘之行故,也就是说,这种人他会妨碍你修大乘佛法。大乘佛法是什么呢?叫你走出家门,到社会上去帮助别人、救度别人,这叫大乘。二乘众就说:“哎呀,我自己在家里念念经好了,我又不做坏事,你们出去度什么人啊,自己家里修修好了。”就是这样。所以过去佛法就叫我们要当心。

第六,远离欲想。你们要记住,如果今天还想“我要买个豪宅,我要买个船,我要买个什么什么”,想半天,这种人你要远离他,因为他得不到之后,他会动其他脑筋的。

第七,远离不男之人。不男之人是什么呢?就是不像男人的人,现在讲就叫同性恋。佛法基本上是不赞成同性恋的。

第八,远离危害之处。你看现在很多人在广场上,人越多,越要去,看见那里出什么事情在围观,他也去围观,这种地方都有危害的,你不能去的,叫危害之处。

第九,远离讥讽、讥嫌之事,就是被人家讽刺,要避嫌。所以,师父经常叫你们要避嫌,比方说人家正在点钱,人家正在做些什么事情,你说:“我不看,我不过来。”要避嫌,不知道就可以了。

第十,远离畜养。什么意思呢?就是养畜生。跟畜生经常在一起,时间长了,你身上会有股味儿。你天天抱着狗,天天摸它,看它时间长了,过了几年再照照镜子,你的脸有没有一点像它了?

所以很多人说要远离,过去佛法当中也讲,如果能够长远离,要坐禅,要都摄六根,就是眼耳鼻舌身意都要好好地安抚好自己。不该看的不要看,孔老夫子说“非礼勿言、非礼勿听、非礼勿动、非礼勿视”。凡是你觉得不对的,你不要去说、你不要去讲,是名“身安乐行”。


人生八大经典理念

——20181007 美国洛杉矶

人生有八大经典的理念:很多人追求幸福,实际上幸福不是一种状态,是一种感受,只要你感到幸福,你就满足了;沧桑不是自然,那是一种经历,不要去沉浸在痛苦的回忆沧桑中;风雨不是天下,那是对你的锻炼;看见日出,不是早晨,你要吸收它的朝气,因为新的一天会给你带来新的气象;云层,那不是景色,是你的胸怀,经常去看看云,你会心胸坦荡;人生不是一种岁月,那是一种永恒,要在人间做出永恒的爱,去帮助别人;你的生命不是一个躯体,而是你的心性和良心;春天不是季节,而是在于内心的法喜,如果你天天活得很开心,那春天就永远活在你的心里。


圆发菩提心的五要素

——20180616 澳大利亚布里斯本

圆发菩提心。菩提心就是菩萨的心。

第一,要关怀一切众生。“人溺己溺”,就是看见别人溺水了,你也像自己在水中一样;“人饥己饥”,也就是别人饥饿,你也感觉像饥饿一样;“利己利人,达己达人”,也就是说,要帮助自己,更要帮助别人。

第二,要包容一切众生,以责人之心责己。经常讲人家不好的人,要用这种方法来检查自己够不够好。以恕己之心恕人,经常原谅自己,“哎呀,我傻傻的,我又不是经常,偶然地”,来宽恕别人。很多人自己可以宽恕自己,但是老公要是做错事情,就不能原谅他。自己的孩子可以原谅,就不能原谅老公,为什么呢?孩子是自己生出来的,老公是别人的;孩子永远是自己的孩子,老公还可以再找。这就叫自私心。

第三,要学习克己,克服自己的毛病,常思己过,学习忘我,常思己过,不念人过。经常想想“我做错了”,不要动不动就是“都是因为他,都是他错,不是他,今天我怎么会错呢?”要想一想,都是自己的错。你们修得不好,师父想“我没教导好”;你们修得好了,我说“你们都是觉悟高啊!”所以“勿固、勿我”,就是不要固执,不要执著我相。给人信心,给人欢喜。

第四,诚心待人,善解与人,热心助人,成人之美。要帮助所有的人,这个人就是成人之美。

第五,叫圆发三心。第一是挚诚的心,对别人真诚,你一定会得到别人对你的真诚,因为你发出了挚诚的心,就是挚实无伪之心,没有假的,这样对一切众生,你会得到菩萨的加持;第二心是深心,就是无缘大慈地关怀着有情众生;第三,回向发愿心,就是万善同归,普愿有情,也就是告诉你们,不管做什么事情,只要这个人有善心,你就好好地跟他一起普度有愿力的有情众生。


学佛改运的几件平常事

——20181005 美国洛杉矶

学佛就是做人,做人做得好的人,学佛也学得好。每天做这几件事情,运气会越来越好。

第一,微笑,你的气质会越来越好。微笑的人让别人感受到有包容心;爱笑的人会感受到无比地轻松自在。心情好,什么都好;心情不好,一切就乱了套。微笑的人,他不但有气质,而且超越了年龄、衣着和外形,深藏在内心,那不是一个微笑,那是一个美丽心灵。很多人自己气自己,自己跟自己较劲,不如学着微笑。与其忧郁地过一生,倒不如开心一点。你对别人微笑,别人也会冲着你微笑的。我每次出去开见面会,都看到很多人开始的时候笑不出来,我从上面看很清楚,师父讲了一句笑话,笑也笑不出来。因为他烦,心里很多烦的事情。我问你们,你们烦得完吗?烦不完的,到死了还要烦。所以还不如不烦,什么都不要烦。

第二,不要去抱怨,你的处境就会越来越顺利。很多人动不动就去抱怨。假如生活给你抛来一个痛苦,让你感觉这个看不惯、那个看不惯,记住了,你无法改变,就改变自己。你看人家不习惯,慢慢时间长了,一定要看习惯;遇到不顺利,不抱怨,因为抱怨没有任何好处,只会越来越糟糕。你整天抱怨家人不够体贴,抱怨你的老板没有对你的努力进行表扬,抱怨自己总不成功,抱怨并不能替你去解决这些问题。我们有时候抱怨不公的时候,首先要看一下自己是珍珠还是沙子。如果你不是珍珠,努力使自己成为珍珠,沙子再多,最终也掩盖不住珠宝的光彩。所以你是一个人才,你终有一天会发光、发亮。懂得放下,懂得拥有美好的明天,因为抱怨的都是过去的事情,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,发生过的事情已经发生了,你再怎么样也没有办法了。所以最好的方法,就是去成全它。让我们抛弃心中的沙子,去发现自性中的珠宝,去除烦恼,才能脱离忧郁,是解脱自我的法宝。

第三,要学会理解。对别人理解,你们感情会越来越好,两个人在一起,你不可能事事都顺利,他不可能样样都行的,无论哪一种关系,你和父母、兄弟姐妹,或者跟单位里的老板,或者和你的孩子,你都要学会理解。理解靠什么,你们知道吗?要懂得分寸,讲话不能过头,做人不能太过分。很多能够人做得好的人,他做什么事情、说什么话都有分寸。没有了分寸感,你就不会去尊重别人。很多夫妻结婚之前彼此尊重,结婚之后你骂我、我骂你,最后两个人拜拜,就是不懂得分寸。

佛法讲,理解就是了解别人,了解别人先要懂得分寸,而这个分寸是什么呢?就是你最大可能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替他想,任何一次磨合都是为了双方关系更进一步地融洽。人不容易啊,能够坐在一起都是个缘分,能够在一起吃饭也是缘分,在末法时期能够一起学佛,那是一个更大的缘分!想想别人都不容易,每个人都不容易,每个人都需要相互体谅。理解虽然不是“万岁”,但是理解能够换位思考。当我们真正敞开心扉替对方着想的时候,才会有更深厚的佛缘。


人生的幽默

——20181111 墨尔本

人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,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。幽默的人经常用食物比喻他的人生。拉面说:“想成功,得有人拉一把。”饺子说:“脸皮不能太厚,否则没人爱你。”馒头说:“要像我一样比较实在,吃得饱,价格便宜,那就叫随缘。”豆腐说:“豆腐和做人一样,老豆腐没人要,太嫩了容易碎,学会中庸之道,刚柔相济,阴阳调和。”这个时候一只大虾跳来跳去,跳过来说:“我的大红之日便是我的大悲之时啊!”虾被煮红的时候,就是它丧命的时候。啤酒说:“很多年轻人急于出头,不要着急,总有让你冒气泡的时候。”面包说:“我渺小的时候比较充实,当我这个面包伟大的时候里边很空虚。”最后,油条说:“不受煎熬不会成熟,总受煎熬会成为老油条。”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论坛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