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智慧妙语】082_境界超越-境界判定
有一位在森林里修行的人,他坐在森林当中非常地虔诚,每天在大树下冥想、打坐。有一天他打坐完之后起身在林间散步,走到一个莲花池畔,看见莲花正在盛开,这个修行人心里想:“我如果摘一朵莲花放在身边,闻着莲花的芬芳,精神一定会好很多。”于是他就弯下腰,在莲花池畔摘了一朵,正要离开,就听见低沉而巨大的声音从天上传下来:“是谁啊,竟敢偷采我的莲花?”修行人环顾四周,什么也看不到,他只能对着空中问道:“你是谁,你怎么说莲花是你的呢?”“我是莲花池神,这森林里的莲花都是我的。枉费你是一个修行人,偷采了我的莲花,心里起了贪念,不知道反省忏悔,还敢问这莲花是不是我的?”
修行人内心生起了深深的惭愧,就对着空中顶礼膜拜说:“莲花池神,我知道错了,从今以后我痛改前非,绝对不会再贪取任何不属于自己的东西。”修行人正在忏悔的时候,没想到又来了一个人,他说:“你看,这莲花开得多好啊,我该采下来卖掉,卖点钱,把我昨天赌博输的钱全赢回来。”说着,这个人就跳进了莲花池踩过来、踩过去,把整池的莲花摘个精光,莲叶全被践踏得不成样子,连莲花池的泥都翻上来了。然后他捧着一大束的莲花大笑地离开。这个修行人在期待着莲花池神出现、制止或者斥责、处罚那个人,但是池畔一片安静。他充满着疑惑,对着天空说道:“莲花池神,我只不过虔诚地采了一朵莲花,你就严厉地斥责我,而刚才那个人采了所有的莲花,毁了莲花池,你为什么一句话都不讲?”
空中的莲花池神说:“你本来是修行人,就像一匹白布,一点点的污迹就很明显,所以我才提醒你,赶快去除污浊的地方,回复纯净。那个人本来就是一个恶棍,就像一块抹布,再脏再黑他也无所谓,他根本不以做坏事为耻,不懂得好坏,所以与恶人讲理,对牛弹琴,我也帮不上他的忙,只能任他自己去承受业报,所以我才保持沉默。你不要埋怨,你应该欢喜,你有缺点还会被人点化,说明你还有佛缘,还有救,表明你的布还很白,值得清洗。忏悔后,你会变得更加地纯洁。”
这个故事就是告诉大家,不要去讲别人不好,你自己干净最为重要,因为有些人的恶报还没到,他做了太多的坏事。而我们守口业、守身业、守意业,每一天检查自己的心,观自在,能够明白“我到底在干什么”,这样你才能入污泥而不染。
古时候曾经有一个小国家,向中国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小金人,金碧辉煌。中国的老皇帝看了开心极了,非常高兴,马上说:“来人,有赏。”可是小国出了道难题:“请问皇帝殿下,我们的三个小金人,哪一个最有价值啊?”皇帝傻了,这么一个泱泱大国回答不了这个问题,很丢脸。马上找工匠称分量,工匠只能看出工艺一模一样。这下丢脸了,这么大的国家怎么会连这样的小事都搞不定呢?最后,皇帝请来一个大禅师,禅师胸有成竹,拿了三根硬的稻草插入金人的耳朵,第一根稻草从另一个耳朵出来,第二根从金人的嘴巴里出来,第三根掉进了肚子,什么声音都没有。禅师说“第三个金人是最有价值的”,使者连忙点头称是。最有价值的不一定是最能说的,两个耳朵一个嘴巴多听少说,善于倾听的人是具有修行人最基本素质的人。
扁鹊三兄弟的医术
——20150822 马来西亚·柔佛州
古时候,有一个名医叫扁鹊,大家都知道。魏文王是一个皇帝,他问名医扁鹊说:“扁鹊,你们家兄弟三人都是精于医术的,到底哪一位最好呢?”扁鹊说:“禀皇上,长兄最好,仲兄次之,我最差。”魏文王说:“那么,为什么你最出名呢?”扁鹊说:“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,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去除病痛,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遍国内;仲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的初发期,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,所以他的名气也就在乡里和乡村里面知道;而我治病于病情严重的时候,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筋脉上穿针引针管,放血,在皮肤上做熬药等大手术,所以以为我的医术是最高的,名气因此响遍全国。”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:人碰到问题,总是想到结果,没有想到为什么我今天会倒霉?为什么我今天会成功?所以治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,你就能去根。
三兄弟的选择
——20151213 马来西亚·吉隆坡
从前有三个兄弟,他们想知道自己的命运,于是他们就去找了一个智者。这位智者听了他们三兄弟的来意之后说:哦,在遥远的天竺国,在大国寺里面,有一颗价值连城的明珠叫夜明珠,如果你们去取的话,你们会怎么做呢?大哥首先说:我生性淡泊,夜明珠在我的眼睛里只不过是一颗普通的珠子,所以我不会前去拿。二弟挺着胸脯说:不管有多大的艰难险阻,我一定要把夜明珠拿回来。三弟则愁眉苦脸地说:去天竺国路途遥远,而且诸多风险,恐怕还没有取到夜明珠,我的人就没有命了。听完他们的回答,这位智者微笑着说:哈哈,你们的命运不就知晓了吗?大哥生性淡泊,不求名利,将来很难荣华富贵,但也正因为自己对人生的淡泊,他会无形当中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和照顾。二弟性格坚定果断,意志刚强,不畏困难,预测其前途无量,也许会成大器。三弟性格懦弱胆怯,遇事犹豫不决,恐怕命中注定难成大事啊。
人的性格影响着人一生的命运,你们记住师父告诉你们的话,当你们在播种行为的时候,你们收获的是习惯;你们播种了习惯之后,你们收获的是性格;当你们播种了性格的时候,你们收获的就是命运。
从前有一个富翁,他有三个儿子,在他年事已高的时候,富翁决定把自己的财产全部留给三个儿子中的一个。可是,到底要把财产留给哪一个儿子呢?富翁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:他要三儿子都花一个月的时间去游历世界,回来之后看谁做到了最高尚的事情,财产就归谁继承。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,三个儿子周游世界回到家中,富翁要三个人都讲一讲自己的高尚经历。大儿子得意地说:“我在游历世界的时候,遇到了一个陌生人,他十分信任我,把一袋金币交给我保管,可是那个人却意外去世了,我就把那袋金币原封不动地交还给了他的家人。”二儿子自信地说:“当我旅行到一个贫穷落后的村落时,看到一个可怜的小乞丐不幸掉到湖里了,我立即跳下马,从河里把他救了起来,并留给他一笔钱。”父亲听完大儿子和二儿子的话,对三儿子说:“孩子,你呢?”三儿子犹豫地说:“我……我没有遇到两个哥哥碰到的那种事。在我旅行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人,他很想得到我的钱袋,一路上想方设法地害我,我差点死在他手上。可是有一天,我经过悬崖边,看到那个人正在悬崖边的一棵树下睡觉,可能他太累了。当时我只要过去抬一抬脚就可以轻松地把他踢到悬崖下,我想了想,觉得不能这么做,正打算走,又担心他一翻身掉下悬崖,就叫醒了他,然后继续赶路了。父亲,这实在算不了什么有意义的经历。”富翁听完三个儿子的话,点了点头说道:“大儿子诚实,二儿子见义勇为,都是一个人应该拥有的品质,称不上是高尚。有机会报仇却放弃,反而帮助自己的仇人脱离危险的宽容之心才是最高尚的。我的全部财产都给老三了。”人生的最高境界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,但是有机会报仇却放弃,反而帮助自己的仇人脱离危险的事情并不多见,这是从内心散发出的真正的宽容和慈悲,做人应该做到这一点,就是学佛的开始。(掌声)
现在在人间,帮助你一起的夫妻、孩子、朋友,你都不能容忍他,何况伤害你的人?现实人生,每天与别人结冤仇,让自己更加痛苦,所以要学佛,知因懂果才能开悟。人生个个都想有福,人生想有福,想开就是福;常想饥寒苦,温饱就知足;常思烦恼苦,平安就是福;短暂人间苦,解脱就开悟。
在一场车祸中,有两位幸存者都失去了一条腿,亲友探访的时候,两个人却有截然不同的感受。一个对亲友说:“虽然这条命保住了,一条腿却没了,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?”于是,他和亲友的脸上都阴云密布。另一个人对亲友说:“虽说我一条腿没了,但是我的命保住了,以后我还可以过日子嘛。”于是看他的亲友脸上阳光灿烂。同样的生活境遇,为什么我们有如此不一样的感受呢?就在于境界不同,所以每个人的知足感不一样。